XMZX3333@163.com
0597 - 3202298
长丝织造的“立”与“破”,要找准这些点
发布日期: [23:08:57]  共阅 [161] 次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化纤长丝织物累计出口数量达54.1亿米,同比增长8.1%;出口金额为47.3亿美元,同比增长6.2%,高于纺织整体出口增速4.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长丝织造行业在恢复中前行,运行质效稳中有升,外贸出口稳中向好,实现良好开局。”在近日召开的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三届四次理事会暨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上,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指出,行业取得的“好成绩”来之不易,这与企业积极在“立”与“破”之中探索新动能密不可分。


立新


在王加毅看来,长丝织造行业“立”的核心在创新,加强产品创新,拓展应用边界至关重要。“随着新原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长丝织造领域的深度应用,长丝织物的功能性、差异化不断突破。企业要深入研究下游细分市场,解锁更多应用场景,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


破茧


近年来,我国长丝织造行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凸显了长丝织造企业“破茧”的决心。


王加毅介绍:“协会通过近期在全行业开展的‘喷水织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专题调研发现,各长丝织造产业集群及企业对污水处理工作都非常重视,采用集中统一处理和自行处理两种方式实现了污水100%处理,大部分地区实现了中水100%回用、污水零排放。”


近年来,长丝织造企业除了持续优化节水减排措施,在绿色低碳循环体系上也加快了建设,积极研发生产绿色纺织品,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率。


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企业研发的再生结合无水着色工艺技术,不仅打破了传统能源消耗模式,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还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体染色造成的环境污染行业难题,充分解决了客户小批量、快反应及市场多样化需求问题,获得了行业及市场的广泛认同。该公司拥有涤纶丝、牛津布、针织布等产品,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厂商的再生原料供应商,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欧美、南非等市场。


“要实现纱管、筒管、包装材料等纺专器材的重复使用。企业能不用包装材料最好,如果非用不可,也应该做到可循环使用。”王加毅还提醒,企业要千方百计地杜绝“一次性”浪费问题;企业之间要形成发展合力,加强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绿色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此外,健全绿色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也至关重要。会上,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向全行业发起《关于推动行业绿色发展的倡议》,为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充分标准依据,助力行业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高质量发展。


蝶变


在“立”与“破”之间,长丝织造行业抵御风险压力,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蝶变升级。


“当前,苏南、浙江、福建等东部‘资深’产业集群的长丝织造企业凭借靠近市场、贸易便利、人才集聚等优势,重点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中西部地区的新兴产业集群企业在发展长丝织造产业的初期,就充分吸取了传统集群企业的经验,站到了更高起点上,正着重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王加毅总结说。


根据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长丝织造行业织机规模达到92.7万台(其中喷水织机85.5万台),全年长丝织物总产量达到631亿米,继续保持领先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全年长丝织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速高于纺织行业4.9个百分点。


“长丝织造产业是保障纺织行业规模优势、体系优势的基础支撑,带动材料创新、装备创新的重要引擎,维持全球纺织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的关键力量,在发展纺织新质生产力中处于特殊地位、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对近年来长丝织造行业的稳定运行给与肯定。


孙瑞哲指出,为了保持产业的平稳增长,长丝织造行业未来还要进一步拓宽新视野和新境界。“行业要找到立足点,夯实制造基石。强化装备和技术的研发应用,打造高起点、高效益的生产体系,特别要把握好新旧动能转化机遇,合理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做好产能置换;要找到平衡点,优化空间布局。平衡好原地升级与产业转移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找到结合点,用好价值杠杆。把握资本与市场间的关联性和耦合度,深化产融合作,增进社会特别是资本市场对行业认知;要找到突破点,加快数智转型。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应用水平,完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声明:本文的内容、模板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联系删除。

相关关键词